走近人物──徐志新
“我觉得人生有多种可能性。”
采访&撰稿:吴俣璇&杨子健
【人物介绍】
徐志新 男 江西人
本科就读于至尊全讯555050并同时辅修经济双学位(CCER)
研究生就读于 至尊全讯555050 环境科学专业
现就职于:中信证券 职务: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债务资本市场部副总裁
A.就业篇
Q:为什么选择金融行业就业?
A:在我08年毕业时,环境类专业并不太好找工作。从当时我们毕业面临的就业环境来讲,环境类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是公务员:当时的公务员工作,比如发改委、环保局等等都没有招聘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第二是企业:环境类企业到目前来讲大企业比较少,从产业格局来看也是小而多,想找一个比较好的企业来从事环境类工作也不是很容易。第三是做科研,比如说像一些环境监测站、环境科学研究院这些事业单位,但科研并非我侧重的方向。而当时恰好碰上国内证券市场比较景气的一年,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当年的很多证券行业尤其是投行,可以说是比较火爆的。其实我当时对这个行业也缺乏深入了解,多少有一点随着市场大潮去选择,最后就来到了中信证券投行部。这是大致的背景。
Q:请问您工作的性质是怎样的?
A:我从08年入行后就一直在中信证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换过工作。前五年在投行部做股权业务。这个业务主要有几大类:第一类是对未上市公司的上市,我们叫IPO——做上市的保荐、承销工作。第二类是对已经上市的公司做股权类的再融资,包括债券的发行。还有一部分工作涉及比较少,是做一些并购的交易。这些是前五年我们做的工作。今年年初我转到了债券资本市场部,来做非标融资的业务。简单讲就是利用信托或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做一些不需要监管机构审批的非标准类的债权融资业务。跟通常所说的发改委、证监会需要审批的债券相比,这类业务不需要审批,比较灵活。这类业务跟以前比较火爆的信托其实有一定的类似性,更多的是通过我们公司自己的一些渠道来做一些销售的工作。
Q:所以说您现在的工作跟第二学位的关系比较大是吗?
A: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学校学的东西更多是像一块敲门砖。所谓的双学位,可能会给你打下一定的金融基础,但双学位本身对于学业背景的训练可能并不一定有那么扎实。企业更多的还是看重你的综合能力。
Q:也就是说您认为大学主要培养一个人的能力,而经验和具体的工作方法更多的是从工作以后积累的?
A:可以这么理解。不管是环境科学,还是一些其他专业,在我来工作之后,发现同事们的专业背景还是比较多元化的。当然确实金融、会计这些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居多,但像我们环境科学、化学、物理等等也都有人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从企业招聘的要求来讲,专业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当然如果你有一些金融的背景当然更好。所以说对于需要去找金融类相关职业的人,读一个双学位能帮你在金融技术知识方面做些准备,这还是有好处的。
Q:那您在跨专业就业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
A:我从事的工作和本专业的学习从基础知识方面来讲确实是不太搭的,所以在最开始工作的时候肯定是要恶补一些行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在面试的时候都要去做一些准备。当年面试的时候也有问到一些比如说像公司估值、财务会计方面的问题,这些在本专业的学习里是不会遇到的。你需要在面试之前去搜集这个工作可能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这是一方面。第二就是工作之后,从企业的角度,他当然希望招一个上来就能干活的人,所以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得自己努力。一方面是自己去补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包括像我们这些工作基本的法律,工资法、证券法等;第二方面就是会计,这个在工作中应用也很多,就算在学校的双学位也没有涉及到这些东西,这个也需要你自己去弥补。另外在工作当中有不懂的地方需要向有经验的同事多多请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上手去工作。否则如果在一段时间没有跟上的话,你会在竞争环境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我想任何工作都会遇到这些问题的。即便你去了环境专业并从事了与环境相关的工作,也需要在工作初期努力完成从学业到工作的转变。知识的转变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你进入一个工作的状态。这些不仅需要你的知识,更多的需要你的soft skill,即软实力的培养。
Q:您怎么看待职业这件事?是谋生的手段还是自己真正的兴趣,或是为了做一番事业?
A:从我目前从事的投资银行的这个工作来讲,也就是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08年做这个工作时,我对其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的是在时代的洪流当中顺着潮流选了一个当时背景下人们都认为高大上的一种职业路径。当然我觉得这种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讲是很好的工作的平台,不管是从个人收入还是职业发展方面,都会给你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相信这段工作经历对于我全方位的素质培养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不同的人对职业的定义不一样,我就属于典型的在工作中培养兴趣的人。从刚开始并没有明确地把这个工作当成自己长远发展的目标或自己的兴趣,到目前在其中找到了乐趣,这是一段很有意义的过程。北大人都有一种理想状态,如果说未来,理想状态下,我还是希望可以投身于一些环保事业或公益事业,做一些自己觉得比较有趣,对社会也比较有意义的工作。最近这几年,我觉得环境污染的问题真的是越来越严重了,尤其是出国比较一下,环境对于人的心情和生活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中国人,尤其是在北京,周边呼吸的是雾霾,水质也很差,我觉得个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是很受影响的。所以我觉得未来,如果能不再考虑经济上的压力,能够自己选择就业方向,我还是希望能回归到和环境有关的工作方向上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Q:那您目前的工作氛围是?
A:投行的工作肯定是比较紧张的,每天工作的时间会很长,也会占用你很多的时间。所以在前几年很难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个人的生活会做出很大的牺牲。当然这就要看你的追求了,很多人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因而不选择这样的职业。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的环境下,投行的这些业务里,一些低性价比的任务也特别多、很繁琐。所以目前这个职业到底适不适合很多人去竞争,我目前也无法给出很好的建议,完全要看个人的一些兴趣点。
Q:您觉得工作中需要的品质或能力有哪些?
A:不同的工作对于个人要求的侧重是不一样的。但就投行工作来说,我们会有很多协调的工作:一方面和企业去拉业务,和顾客搞好关系;另一方面,要协调很多中介机构来共同地按照日程来完成工作,而这里面涉及到和很多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来协调工作内容。所以一方面,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协调领导能力,在我目前的工作领域中显得很重要;第二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工作,抗压能力很重要——不管身体,或是精神上的压力都是很大的,这需要你提前做好准备。总的感觉软实力可能更重要,一些知识方面的东西,在工作过程中只要你多学习多观察不断积累都是能弥补的。但是一些个人性格等软实力可能得从你的学生时代就有基础框架了,后续想有突飞猛进的改变也非常难。
Q:中国金融行业从业者的乐趣何来?
A:这种乐趣可能更多来自于你的内心。一方面,一些大的交易在你手上成功、一些经历几年的业务在你手上成功,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第二就是你在工作过程中收到了上司同事朋友的认可,也觉得自己在职业发展路径上得到了承认。第三点就是这个行业确实还是有一些创新的交易模式,一些聪明人会想到新的点子,创新的空间很大;在这个方面如果你有浓厚的兴趣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施展空间,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另一方面金融行业的涉及面非常的广,可以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打交道,比如可以和政府的官员,企业的高管,以及各中介机构很有行业经验的人交流,这个对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尤其是对新兴行业的涉猎和研究,提供了很好平台。虽然这些乐趣伴随着压力,但也会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Q:您在短期内有何规划?
A:我觉得人生是一种无常的状态,发展路径不大可能都跟着规划走。要说规划的话,会是比较抽象的目标,比如说让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更加的幸福,让自己未来的工作更加有趣,让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更有意义等。
B.学校篇
Q:您认为在大学收获的哪些品质、能力、知识对工作影响最大?如何准备?
A:这要分具体工作。在前两年最好确认下来未来路径的基本方向。从学生的角度主要是几方面:第一方面是科研,第二方面是找工作,第三个方向是公务员。我觉得每一类的工作都需要你在四年或七年的大学生涯做不同的准备。比如说科研,那我想你们更多的要把心思放在好的绩点;第二是英语,GRE或者托福等等都要去学,你要另外安排时间;第三如果你要搞科研,就要在科研的背景上做一些积累。当时我在大三也申请了校长基金,跟着老师做一些研究的工作。如果你们要出国,可以去申请这些校长基金,提前去跟老师做一些科研实习工作。这个可能对于你们未来的申请会有很好的帮助。这是科研方面的一些准备。如果是做企业类的,那准备就是以目标、结果为导向的。你可能需要分析一下你要去找哪些类型的工作。比如说像我们环境科学的这些学生,如果你要去做金融,那你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还是不少的。如果一点准备都没有就去找这些工作,很可能你连简历关都过不了。可能至少有几方面的一些准备,第一就是实习经历,这个可能需要你提前做一些规划;如果你本科出来就工作,那你至少大三的时候就开始找实习了;如果是研究生工作,最好本科有一些,在研二甚至研一的时候能有些实习的经历。而且这些经历最好跟你未来找工作的方向相关。比方说你要找金融类的工作,你可能会去一些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等。这些相关的实习经历,对于你未来找工作时是非常有帮助的。要让企业从你一张纸的简历里面看出你是有计划地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做出准备的,而且相关的实习经历也是你实力的一个证明。第二方面就是在学校尽量多的参与一些学生工作、社团活动。你要比较活跃,最好在这些活动当中能够取得一些成就,比如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在学生工作里有一些不错的职位,或者得到了一些奖项等等。这些可能在你的简历里都是会有加分的。并且在这些活动当中,你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和人打交道的技巧等等,对你未来在面试包括后续工作当中,都会有很好的作用,使得你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会更加自然一些、轻松一些。如果要考公务员的话,学生工作可能就是你的重头戏了。另外考公务员可能需要提前去准备,上一些校外培训的课。公务员的考试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需要在学校的教育之外专门地针对训练。基本上对北大的学生来说,训练的熟练程度往往决定着你的考试成绩。总结来讲,你要在校对职业规划提前准备,确定大的路径;确定路径之后再根据这些路径可能需要的相应素质,在几年内做好相应的规划。咱们学院的学生,对于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的设计确实是落后于别的学院学生。像光华,经院,ccer的同学,从很早的时候学院就有这些氛围,所以他们从很早就会做一些社团工作或参加一些商业竞赛,或者做一些实习。那么如果你要去找一些金融的相关工作,其实是跟他们在竞争,这样的话,你的专业又不是特别的靠,经历又没有人家丰富,你在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劣势。所以一定要提前去做相关的准备,而且最好能做出一些成绩,才有实力跟他们去竞争。开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我觉得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Q:为何要读双学位?是出于对未来就业的考虑吗?
A:应该说我在职业生涯路径的想法上,在学校阶段还是有过一些变化的。从最开始想考公务员或者出国,这两条路都有在准备。但后来也是因为自己兴趣的一些改变,最终决定不出国,主要以找工作为自己未来的目标。从我的经历上看,前两年为了公务员,学生工作做的比较多;后边从大三开始,一方面学习双学位,另一方面社团活动会参加的更多一些,实习工作也更多一些。这些改变是从我目标的转变出发的。除此以外,我觉得双学位对于拓宽你个人的知识、积累对于经济活动的认识、储备一些基础,还是很有帮助的。说实话,我觉得在学校只学一门课程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轻松的,我还是希望多学一点,充分利用时间。所以你完全可以选一个双学位来拓宽你的视野和知识面,即使你未来不做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时间允许,多看一点,多学一点,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Q:读研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A:当时国内的就业环境还是非常严峻的,尽管说你本科读了双学位,但事实上本科毕业,第一方面是比较年轻,在处理事情上不是很老道;第二是目前主流的就业人员还是以硕士生为主,比如说中信证券,如果你是本科出来的,基本上能进来的概率非常非常小,能进来的大部分都是硕士甚至以上的学生。本科出来和他们竞争的话,说实话是有一定的压力的。第三,其实看你个人的想法,我觉得在学校的时光是很无忧无虑的,多在学校待几年也不是坏事,享受一下学生时代的美好生活。对于我来说我是保研到了环境科学专业,当然我们也有个别同学本科出来就工作,读研并非必经之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念个硕士、把自己的基础打牢一些,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Q:您硕士读的是环境类专业,您觉得这对您工作的帮助体现在何处呢?
A:首先是硕士的学位,第二在硕士期间我还是做了一些准备上的补充。之前有提到,在本科阶段的前几年我主要在做学生工作,在实习方面准备的不多,所以在研究生时期也对此做了经历上的补充。一方面实习上去了KPMG,去了韩国的SK公司,这些对于找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另一方面是社团活动参加了很多,包括也参加了SK集团一个商业计划书的竞赛。当时很有幸和几个同学一起拿到了第一名,获得了去韩国总部实习的机会,这个对未来找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当然另一方面,在研究生时我也在继续做学生工作,获得了一些奖学金和学生工作的奖项,这些对于找工作也有很多的加分。
Q:有没有考虑过跨专业读研?
A:最理想的,如果你坚持要做比如金融这类工作,可以考虑跨专业读研。但说实话,这要求你第一要有比较强的毅力和决心,跨专业考研毕竟面向全国招生,你又要经历一次比较痛苦的复习、考研压力还是很大的。第二你也要做好考研不成功,重新考的准备。而从我个人来讲,当时既然有保研的机会就选择轻松一点,做好享受学生时代生活和准备未来工作的平衡。现在想想当时还是有点理想主义。如果你从更实际、更功利的角度出发,去跨专业考研也不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Q:当时是第一志愿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吗?
A:我高中毕业以后对于择业路径没有太多的想法和设计,当时也是怀揣着未来能为环境事业做一番贡献的伟大理想来到了这个专业。从目前状况看,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也需要国家和普通大众在这个方面多关注,多出一份力。比较尴尬的是我觉得从目前的产业方面来讲没有特别好的基础,而且对于我们这些想在环境产业方面就业的人来讲,没有一些特别好的企业或就业的职位来供我们选择。所以各方面的原因就造成了我们环境方面的毕业生其实大部分没有选择和环境相关的一些职业,我觉得这也挺浪费的。当然这种局面也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改变的,可能国家从产业政策,引导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以后会有改变,我们期待着。
Q:在大学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或美好的回忆?做过的难忘的事?成功的抉择?
A:从职业发展路径来讲,当时参加SK集团的比赛是相对成功的事情。当时这个比赛是面向全国各高校的,有几百个团队参加。我和2个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参加了,当时是做了关于生物柴油方面的计划书,拿到了当年的一等奖。在和全国各个高校,包括经管背景的团队的竞争下获奖是很有意义的,为以后的实习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觉得当时投入这么大精力去做这件事也是有有很大风险的,毕竟面临很强的对手,如果没有成功的话,一个多月的辛苦准备就白费了。这是从职业发展路径上来讲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吧。对于学生工作,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参加;我当时主要是在学院做学生工作,本科时做团委副书记,配合团委学生会做一些活动的组织。
Q:对我们有什么建议?怎样评价您的学生或工作生活?
A:我觉得这个东西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根据兴趣背景等的不同而不同。总的建议就是尽早确认目标做好规划,尽量多地和前辈交流来获取一些信息和机会。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本科前几年过得很没有想法,觉得哪件事有兴趣就去做。这当然没什么不好的,大学生活是应该很丰富的,但如果能够跟未来的发展做到更好的结合和平衡,何乐而不为呢?既能给未来打好基础又能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么说吧:第一,做好计划。第二,功利一点的角度,多发掘自己身边的资源,比如说师兄师姐,朋友等,多去尝试吧。第三,有意识地给自己一些压力;学生时代的生活也要享受,未来职业方向也要去思考和积累,做好平衡吧。
Q:大学参加了哪些社团?
A:我大学时参加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学生工作。本科主要在团委工作、任班级团支书、研究生时担任团支书和党支书;对于社团而言,当时参加了国际交流协会等。北大有很多社团,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体会是很好的经历;还有很多讲座,都可以参与。如果找工作的话,一些有关的社团活动我觉得你可以去参加参加。他们利用北大的牌子和资源,可以联系到很多业内的高端人士,这是很好的机会。他们很乐意帮助学弟学妹或在校学生,扩大他们的眼界。当然,机会只会留给有心的提前做好准备的人;在学校如果不在圈子里可能就不会知道有这么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可能只会在有限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因此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更高层次的价值观,思考问题的价值观或核心方法。
Q:我们有一门“环境问题”课程,但苦于现在学识尚浅,每次做pre都只能搜集网上已有的资料来展示。师兄您有什么想法呢?
A:这是一个必经过程,搜集的过程中有很多学问。首先,怎样通过最快的途径收获最有效的信息?这些方法对于未来的职业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就是pre的方式:PPT怎么做?交流的方式?怎样通过最有效的陈述把你的主流思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清晰的方法做最有效的表述?这都是非常有技巧的,对于我所在的投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
Q:大学或学生时代有没有过纠结或迷茫?
A:有啊,纠结于出国还是工作还是其他。我觉得大三后可能都会有这种纠结,因为不同的路径选择对未来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当时我就一直纠结于到底是出国还是留下来工作。当时也考虑过出国,就像先前提到的跟老师做校长基金,科研工作等;后来我觉得做科研自己可能比不过别人,兴趣也可能没那么浓厚。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和思考,终于做出了选择。纠结是人生的常态,当对事业或生活出现不满时便会有纠结。多尝试没问题,但有目标和导向的尝试往往才更有价值。
Q:如果您能重返校园,您最想弥补些什么?
A:如果让我重新再过一遍本科的生活,我觉得有几方面可以弥补一下:第一个就是在更早的时候确定下未来的方向,这样的话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好的准备。我刚才也说了,我是在大三大四以后才逐步地有转向,和我的那些很早规划的朋友相比还是晚了一步。第二就是在北大有很多的资源,而我当时在北大过得浑浑噩噩——在一片小天地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的世面我都没有机会去接触。所以如果我有机会重新过一遍,我会选择有更多机会去尝试,做更多开创性的事,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我看一些朋友在很早的时候就会接触到一些出国交流甚至很高端的外事活动,我觉得我院学生和外面交流的时候很少,要不就是好好学习,要不就是跟老师做一些科研,自己还觉得很充实,这点需要提高。如果从未来就业的角度,更建议去参加一些更加社会化方面的活动去拓宽自己的人脉以及见一些世面,一定要充分利用北大的一些资源。这个说起来有些功利,但从长远的发展来讲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另一方面对个人来讲,这些对个人的知识面拓展也很有帮助。现在看来,我觉得自己在学校读的书还是太少。在学校有一些所谓的狐朋狗友经常在晚上出去聊聊天吃烧烤之类的,当然这部分生活是很美好的回忆,一定不能缺少;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自己的未来做更多的准备,多读书、多认识人,扩大自己的人脉圈、知识圈,扩大自己的经历,我相信这些都会给未来提供更好的基础和起点。总之做好权衡吧。当然,我觉得职业这个东西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你的家境不错,也有自己浓厚的兴趣,去做一些个性化的追求也完全没问题。我觉得人生有多种可能性,没有必要一定要按照主流的观念或大家认为都不错的发展路径去做非常机械的发展。人生放在长远的角度去看,曾经有人们对其有偏见的工作路径也会和自己想象的不同,比如说现在我工作了6年,回头来看,很多当年觉得工作一般的同学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工作也都不错。因为目前国内的形势变化非常快,所以说不一定非要朝着当前大家认为热门的方向去发展,人生有多种可能性,做好自己想做的就好了。